年過五十的打工人,在職場上不要有這4種行為,很掉價
年過五十的打工人,在職場上不要有這4種行為,很掉價
對于職場人而言,有兩個最重要的時間段:35歲和50歲。35歲時,中年危機悄然而至,如果你沒有任何核心的競爭力,便有可能被公司所“優化”掉。但是,危機危機,雖然危險,但其中至少還有“機”,有回旋的余地。把握好機會,甚至可能成為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也不一定。50歲時,所面臨的困境就不僅僅是辭退和跳槽所帶來的暫時性的影響,更多的是“三方困境”,也就是:身體精神上的衰退:體力、精力的下降讓很多事情力不從心。事業發展上受到限制:失去可塑性和培養價值。家庭中的經濟危機:車貸房貸,贍養老人,養育子女。50歲時,如果你面臨失業,生活品質上難免會降低幾個層次,大打折扣,如果在此之前沒有足夠維度的財富積累,未來會越來越難。所謂“亡羊補牢,為時已晚”,想要永葆職場競爭力,在職場上就不要有這4種行為,否則只會越混越差,斷送自己的前途。1、溫水煮青蛙,不追求結果50歲后,很多人的職業發展還處在原地時,常常會自暴自棄,不愿意再努力。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,渾水摸魚,想著混到退休。如果你在體制內或者一些“養老”企業還好說,但如果你在私企,這樣的行為是非常危險的。企業不養閑人,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抱著“溫水煮青蛙”的心態去工作,不然最后有所損失的肯定是自己。特別是在現在,職場競爭越發激烈,源源不斷的年輕勞動力涌入職場,相較于50歲的職場人而言,他們更加廉價,也更具性價比,如果你還抱著混日子的心態,很容易遭受沖擊。50歲后,如果你沒有資源也沒有核心的競爭力,便很容易被公司視為“棄物”。2、貪圖蠅頭小利,眼界短小50歲后,不要急于求成。人生已經過半,現在著急已經為時已晚。不如靜下心來總結自己之前的得與失,找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,并結合當下的情況,進行規劃調整。不要為了貪圖小便宜而讓自己的形象受損,遇到困難,要以公司的利益出發,有明確的是非觀、大局觀,做好表率,才能讓周圍人刮目相看。之前有位同事,給自己家郵東西后渾水摸魚,找單位報銷,結果被財務發現,最后鬧得人盡皆知,眼看退休,卻落得一個貪便宜的名聲,在同事間抬不起頭。50歲后的職場人會有明顯的兩極分化,一種貪圖小便宜,一副倚老賣老,市井小人嘴臉,一種德高望重,受人愛戴,為年輕人指點迷津,你認為哪種會更受人歡迎呢?3、不懂核心價值,來者不拒人到50歲,基本上已經走到的職業發展的后半段,這個時候,你對公司的資源、內部人脈關系、崗位待遇、工作分工等基本上已經聊熟于心,這種情況下,就更要利用好這些優勢,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添一把火。做工作要有重點,不要在眉毛胡子一把抓。這樣只會分散精力,費力不討好。找一份清閑卻好處多的差事做,不是圓滑,也不是投機取巧,而是善于籌謀,只有時刻為自己做好打算的人,才能獲取工作的紅利。4、在意他人看法,忽視自己職場中有很多老好人,太過在意他人的看法,死要面子活受罪,常常為了不好意思拒絕他人的請求,而承擔不屬于自己的工作內容。這樣的人往往業務能力不差、人員也不錯,但就是難以獲得提拔。為什么呢?因為領導知道,即使你不被提拔也不會有所怨言,工作也不會因此而打折扣,所以在考慮問題時,便會將你放在順位最后。你把姿態放低,招來的不是尊重,而是被人的怠慢。50歲后,就不要過多的在意他人的看法,要更多的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,想做什么就去做并努力做到最好,無愧于心,便是最好的結果。任何時候,年齡都不是不努力的借口,也不是失敗的理由。聰明的職場人都懂得未雨綢繆,與其抱怨現實不公,不如嚴格要求自己,少做一些掉價的事,這樣才能更好地走到最后。